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3)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低碳贝氏体钢在青岛曝晒一年的锈层力学性能和抗热震性能研究

王树涛 , 高克玮 , 杨善武 , 贺信莱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研究了低碳贝氏体钢在青岛曝晒一年后表面锈层的相组成、形貌、力学性能以及抗热震性能.结果表明:锈层由α-FeOOH、β-FeOOHγ-FeOOHFe3O4以及非晶相组成;锈层的表面和截面形貌显示锈层较为致密,合金元素CrCu在锈层中接近钢基体处有明显的富集现象;锈层的弹性模量和硬度随距锈层/钢基体界面的距离增大而降低;锈层/钢基体的结合强度和抗热震能力均高于锈层本身.

关键词: 锈层 , elastic modulus , hardness , adhesive strength , thermal shock

INFLUENCE OF DEFECTS ON PROPERTIES OF SPUTTERED CoCrAIY COATINGS

WANG Fuhui , LOU Hanyi , WU Weitao Corrosion Science Laboratory , Institute of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of Metals , Academia Sinica , Shenyang , China research assistant , Institute of Corrosion and Protection of Metats , Academia Sinica , Shenyang 110015 , China

金属学报(英文版)

The influence of defects on the oxidation, hot corrosion and thermal shock properties of sputtered Co-30Cr-6Al-0.5Y coatings was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nodular defects reduced the properties of the coatings.For the oxidation,the nodular defects resulted in the severe internal oxidation of aluminium,as a result,the pure alu mina scale could not form at very high temperature such as at 1 100℃.For the hot corrosion,the nodular defects served as the short-path for the diffusion of sulfur into the coating and the substrate,and caused the sulfidation,of the specimen.Moreover,the nodular defects became the crack source during the thermal shock test and decreased the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关键词: CoCrAlY coating , null , null , null , null

耐高温有机保焊剂的研究

阚丽丽 , 聂浩宇 , 王秀昀 , 张广昊 , 陈厚和

电镀与涂饰

以苯并咪唑和糖类聚合物PS为成膜物质,甲酸-醋酸为主要溶剂,制备了水性有机保焊剂(OSP).研究了影响OSP稳定性以及OSP处理后印制线路板(PCB)抗氧化性的主要因素,获得了优化的OSP配方为:苯并咪唑1.5%,PS 0.45%,甲酸-醋酸7.5%,CuSOa·5H2O 0.4%,水余量;pH 4.3.该OSP可在室温稳定贮存30 d以上.PCB于45℃下在其中浸渍处理1 min后,在室温下的抗氧化时间可达15d,在300℃高温下能抵抗10s的热冲击3次,满足高温无铅焊接的要求.

关键词: 印制线路板 , , 有机保焊剂 , 苯并咪唑 , 稳定性 , 防腐 , 热冲击

丙烷流量对火焰喷涂TiB2-50Co涂层抗热震性能的影响

陈枭 , 王洪涛 , 纪岗昌 , 赖金坤 , 张良 , 李浩强

材料热处理学报

将在不同丙烷流量条件下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制备的3种TiB2-50Co进行热震试验,研究3种涂层在600℃不同热震循环次数和800℃条件下的抗热震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3种涂层在不同条件下热震后的表面和截面形貌及物相结构进行分析,通过水淬法测试涂层的抗热震性能.结果表明,在600℃条件下,随着热震次数的增加,涂层中的表面和截面裂纹扩展随之更长而深,并在热震循环次数为150次时涂层中出现了网状或交叉裂纹;在800℃条件下,涂层热震失效循环次数明显减少,涂层中裂纹扩展更为严重,其中No.3涂层(丙烷流量为36 L/min)抗热震性能最差.通过对3种涂层在不同热震条件后的XRD分析可知,涂层的主要物相为TiB2和Co两相,并发现涂层中存在一定的TiO2氧化相.

关键词: 超音速火焰喷涂 , TiB2-50Co , 热震 , 丙烷流量

纳米和微米WC/12Co涂层的电接触强化研究

韩志兵 , 朱世根 , 齐小犇 , 许新军 , 丁浩

表面技术

分别以微米和纳米WC-12Co粉末为原料配制液态涂料,喷涂于45钢表面形成预喷涂层,再利用电接触表面强化技术对预喷涂层进行强化,获得强化层.观察了强化层的微观形貌,测定了强化层的硬度,分析了强化层的相组成和元素组成、抗热震性能.结果表明:强化层组织致密,硬度高,抗热震性能优异;强化过程中,预喷涂层与基材间发生了元素扩散,从而形成了冶金结合;与微米粉末制备的强化层相比,纳米粉末制备的强化层有更高的硬度和更好的抗热震性能.

关键词: WC-12Co涂层 , 电接触强化 , 抗热震性能 , 冶金结合

定向凝固Ni基熔覆涂层热震行为

胡滨 , 胡芳友 , 管仁国 , 黄旭仁 , 卢长亮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激光熔覆定向凝固技术修复损伤定向凝固涡轮叶片,研究熔覆层在1000℃高温下的热震性能.自配粉末l和粉末2制备熔覆层进行对比.热震实验结果表明:粉末2熔覆层抗冷热冲击性能优于粉末1熔覆层;366次热震实验后,粉末1熔覆层组织开裂,基本剥离基体,熔覆层失效;404次热震实验后,粉末2熔覆层部分剥离基体,熔覆层内部分布着细小的裂纹,多数裂纹平行于结合带方向,熔覆层失效;熔覆层失效首先是由于熔覆层与基体结合带产生裂纹;熔覆层内部产生裂纹大多产生于层与层之间的过渡区域;为提高涂层抗冷热冲击性能,应减小熔覆层与基体的热膨胀系数差异,采用合适的工艺参数,减小层与层之间的横向应力,保证多层熔覆层之间的良好过渡.

关键词: 定向凝固 , 热震 , 激光熔覆 , 热膨胀系数 , 热应力

铝微粉对刚玉-莫来石基质性能的影响

郭兴忠 , 杨辉 , 程本军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对刚玉-莫来石基质在1550~1700℃烧成4 h,研究其α-Al2O3添加量对刚玉-莫来石基质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刚玉-莫来石基质是通过液态SiO2和原料中SiO2与α-Al2O3反应生产的莫来石相进行致密,1650℃是基质的烧成温度转折点,超过此温度,莫来石相发生分解形成无定性SiO2,将影响基质的结构及性能.基质的体积密度和强度随烧成温度和α-Al2O3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并高于刚玉-莫来石窑具材料.随着α-Al2O3添加量的增加,基质的主要断裂方式由穿晶断裂向沿晶断裂方式转变.基质的抗热震性能随烧成温度和α-Al2O3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烧成温度和α-Al2O3添加量是基质抗热震性能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刚玉 , 莫来石 , 氧化铝 , 基质 , 耐火材料 , 热震

铜钨合金在快速加热后水冷热冲击下的实验与仿真分析

王彦龙 , 梁淑华 , 肖鹏 , 邹军涛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通过铜钨合金在快速加热后水冷的热冲击实验,研究了材料在热冲击后的力学性能变化.另外,应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合金在热冲击过程中的温度及热应力的分布及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热冲击次数的增加,材料的强度减小而韧性明显增加;热冲击中,最大热应力出现在加热及冷却阶段的开始时刻,多次热冲击过程中,材料的内部和外部承受着在拉应力与压应力之间相互转换的交变载荷.

关键词: 铜钨合金 , 热冲击 , 有限元方法 , 热应力

电子束焊接热冲击对GH4133A的微裂纹损伤研究

张海泉 , 张彦华 , 李刘合 , 张行安 , 马翔生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1.02.011

电子束焊接是一个复杂的强瞬态的热冲击过程,包括发生在表层的热过程和发生在一定深度的应力波与材料的交互作用。本文基于电子束焊接热冲击效应分析了高温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热影响区的微裂纹形成原因,研究了微裂纹损伤对GH4133A电子束接头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冲击是高温合金电子束焊接热影响区的微裂纹损伤的主要原因,热冲击损伤效应导致接头力学性能的劣化。

关键词: 电子束焊 , 热冲击 , 热影响区微裂纹 , 损伤效应

热冲击对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的热学性能影响

白智辉 , 郭宏 , 张习敏 , 尹法章 , 韩媛媛 , 范叶明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3.05.024

采用压力浸渗和超高压熔渗法制备不同界面状态的金刚石/铜复合材料,分析界面状态对热学性能的影响,重点研究在-65~125℃和-196 ~ 85℃两种热冲击载荷下,循环100周次后材料的热导率和热膨胀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通过添加Cr元素的Dia/CuCr和使用超高压制备的EHV-Dia/Cu,材料的界面状态得到了改善;界面强度的提高,有利于获得高热导率,低热膨胀系数的复合材料.Dia/Cu的热导率仅有459.1 W.m-1.K-1,而EHV-Dia/Cu高达678.2 W·m-1.K-1,Dia/CuCr则为529.7 W·m-1·K-1.-55 ~125℃的热冲击条件下,Dia/Cu,Dia/CuCr,EHV-Dia/Cu的热导率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变化在2.5%以内.而在-196~85℃的热冲击条件下,Dia/Cu由于界面结合力弱,在热应力的作用下热导率急剧下降;Dia/CuCr和EHV-Dia/Cu则表现出了良好的抗热冲击能力,循环后热导率仅下降3%左右.Dia/Cu和Dia/CuCr的初始热膨胀系数分别为8.45 ×10-6 K-1和6.93×10-6 K.-1,Cr元素的添加使得界面结合强度提高,低膨胀系数的金剐石对高膨胀系数的基体约束力增加,使得热膨胀系数明显下降.在两种热冲击实验条件下,Dia/Cu的热膨胀系数基本保持不变,Dia/CuCr分别上升6.64%和7.22%.

关键词: 金刚石/铜复合材料 , 界面 , 热冲击 , 热导率 , 热膨胀系数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